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基础研究专题分论坛

基础研究专题分论坛

本论坛将是一场关于艾滋病基础研究的成果分享, 也将是一场互动交流的头脑风暴。

艾滋病基础研究领域最前沿科学家将汇聚于此,集中报告展示我国艾滋病基础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其中,有中外瞩目的艾滋病中和抗体研究新成果,有关于HIV治愈及病毒储藏库清除新进展,有HIV免疫原和免疫策略研究新突破,有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宿主天然免疫研究新探索,有HIV感染和变异研究新发现,也有动物模型研究新成就。可谓精彩纷呈,堪称国际一流。

本论坛不仅为全国艾滋病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也为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临床治疗与检测等领域专业人员提供了相互交流与深入合作的机会。

热切期盼全国各地同道前来分享和讨论。其精彩报告内容和强大专家阵容如下:

1.艾滋病中和抗体研究成果硕大

张林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报告题为“超级艾滋病病毒与超级抗体”,介绍其首次发现的多株能够逃逸所有抗CD4bs广谱中和抗体的超级HIV,这些病毒在CD4bs抗体结合的共同位点产生自然突变或在周边改变糖基化位点而发生逃逸。他们还成功研发出双价超级中和抗体,对所有HIV具有强有力的中和能力和广谱性,能够一举多得。目前正在对超级抗体做进一步体外分析、批量生产及临床前研究,有望为艾滋病预防治疗乃至根治提供全新手段和策略。

黄竞荷博士(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将报告其中和抗体研究最新成果。他们建立了直接从B淋巴细胞中分离抗体的新技术,从艾滋病病人体内分离到3株具有独特结合位点和高效中和活性的新型广谱中和抗体,其中一株抗体(N6)是目前发现的针对gp120 CD4结合位点的最广谱和强效的中和抗体,其结合CD4bs的方向和角度十分独特,能避免与病毒的聚糖发生空间冲突,对病毒的突变有更大的耐受。目前,其中的2株抗体已经在NIAID疫苗研究中心(VRC)进行I期临床试验。赛诺非、葛兰素史克和吉利德公司正在利用该抗体开发艾滋病的治疗药物。

鞠斌博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博士后)将报告关于HIV中和抗体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研究。采集1名HIV感染者连续5年的系列血液标本,利用单个B细胞分选、深度测序和解析晶体结构等技术,分离得到了单克隆广谱中和抗体,证实gp120上关键糖位阻碍了抗体轻链的成熟,捕捉到抗体发展成熟的早期事件和限制其快速成熟的障碍,不仅获得了广谱中和能力强的单克隆抗体,也为免疫原设计提供了思路。

2.HIV治愈及病毒储藏库清除研究亮点突出

陈志伟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创建所长,微生物系、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终身教授、博导)报告题目是“创新型双价免疫粘附素联合 PD1 疫苗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研究”。他们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基因双价免疫粘附素 BiIA-SG 和 PD1 疫苗。BiIA-SG具有高效和广谱的抗 HIV 活性,能完全阻断我国所有亚型毒株对人源化小鼠的感染,并清除 ART 无法抑制的病毒,也能完全阻断 SHIV 对恒河猴的静脉攻毒。PD1 疫苗诱导的 CTL 能有效控制猴体内的病毒,在无 ART 时抑制病毒反弹,二者的联合应用可能成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下一步将开展功能性治愈临床研究。

陈凌研究员(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首任创始院长,广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报告主要内容是,疫苗诱导的CD8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能够有效抑制SIV病毒储藏库。恒河猴用天坛株痘苗病毒为载体的SIV疫苗初免,用腺病毒为载体的SIV疫苗加强免疫,用高剂量SIVmac239株病毒直肠攻毒,60%免疫的猴子存活超过1800天而没有明显的AIDS症状,未免疫的猴子多数(7/8)死于AIDS。且4只免疫猴子的SIV RNA和SIV DNA都降低到检测限以下。抑制作用与免疫诱导的SIV特异性的免疫应答相关。用CD8单克隆抗体删除CD8+淋巴细胞后,发生了一过性的病毒反弹,证实病毒库是被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所控制。

魏民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将报告如何用基因编辑技术清除潜藏在人基因组的HIV前病毒,包括锌指核酸酶技术(ZFNs)、TALENs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重点是如何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人淋巴细胞系Jurkat和人原代CD4+细胞上成功诱导CCR5 delta32纯合子缺失,以及对HIV感染的抑制。

金聪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报告对HIV精英控制者和慢性进展者进行的研究,以阐明记忆CD8 T细胞如何在HIV慢性感染中维持抗病毒功能。其研究,分析了记忆CD8 T细胞分化亚群、耗竭表型和抗病毒功能,发现病毒特异性中间记忆CD8 T细胞是生成抗病毒效应CD8 T细胞的重要前体记忆细胞,对保持各分化亚群间动态平衡非常重要。

3.HIV免疫原和免疫策略研究获新突破:

金侠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报告题目为“序贯免疫策略诱导出针对HIV-1包膜蛋白保守区间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在HVTN-083临床试验中检验能否通过增加HI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广度或聚焦保守序列而提高对流行病毒株的覆盖率。Ⅰ期临床试验包括180人,随机分组分别用表达HIV-1不同亚型env蛋白(A或B亚型)的Ad5或Ad35载体疫苗免疫,发现表达同种env蛋白的不同载体序贯免疫诱导的T细胞表位数近似,而表达不同种env蛋白的载体免疫诱导出更多的T细胞表位。

凌虹教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教授)报告题目是“以诱导广谱中和抗体为目的的包膜免疫原设计”。为提高疫苗中和抗体反应强度和增强交叉中和活性,设计了针对我国流行毒株的包膜免疫原,包括单体、三聚体、表位富集的VLP颗粒等,分析了抗原性、表位特征和免疫原性,分析在小鼠体内诱导抗体中T细胞辅助以及免疫记忆的规律,探讨了免疫策略及佐剂对抗体产生的影响。为获得我国流行HIV候选疫苗奠定了基础。

4.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宿主天然免疫研究获新进展:

岑山博士(研究员,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免疫生物学室主任)将报告“HIV-1宿主限制因子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宿主细胞蛋白Tetherin 可以抑制HIV-1 的释放,病毒则利用其自身编码的Vpu蛋白特异性地阻断Tetherin的抗病毒活性。设计并获得了能有效阻断病毒逃逸的活性小分子并研究了相关机制,为以这些化合物为基础发展独特的抗HIV-1药物奠定基础。 

张永宏博士(教授,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将报告发现HLA-B51、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rs12252-C基因型等与中国人群HIV感染进展有关,描述了中国人群免疫优势抗原表位分布、T细胞免疫压力下HIV变异的位点、比例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提出了 “有效T细胞”和“多重免疫保护屏障”概念。

李林博士(军事医学科科学院副研究员,副主任)将报告对HLA基因型与HIV基因变异关系研究。建立了基于单分子扩增测序和深度测序的高分辨HLA-Ⅰ类分子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筛选HIV-1逃逸HLA-Ⅰ限制性免疫的突变位点,发现我国不同地区HIV感染者HLA-I类分子分布存在很大差异,11种HLA-A分型、26种HLA-B分型、13种HLA-C分型与HIV基因突变相关,突变的位点数目分别为302、150、95个。

张文艳教授(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报告主题为宿主因子对HIV-1复制和潜伏调控的机制。CBF-β是HIV-1复制不可或缺的宿主蛋白,针对它与RUNX和DNA组成的复合物-转录调控因子对HIV-1复制以及潜伏的作用进行研究。应用病毒感染性实验、体外HIV-1潜伏细胞模型重激活以及共定位等,发现其中的RUNX1b和1c能够抑制HIV-1复制、含量与病程进展有一定相关性,抑制作用是通过对HIV-1 LTR的调控实现的;RUNX蛋白对维持HIV-1的潜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5.动物模型研究获独到结果:

郑永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报告题目是“基于灵长类动物模型艾滋病免疫机制的研究”。通过建立SIV、SHIV感染中国猕猴模型以及HIV-1感染北平顶猴模型等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艾滋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阐明了平顶猴HIV-1易感的分子机制,建立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发现其尤为适合HIV-1潜伏感染研究和潜伏激活剂的研发。

 6.HIV感染和变异研究获重要发现:

韩晓旭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刘永健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报告主题是HIV双重感染和超感染。他们采用深度测序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男男同性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和随访研究,获得了双重感染和超感染率、双重感染类型、体内病毒准种进化、对感染进程的影响等重要的结果。

冯毅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报告全国第四次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从中展示我国主要流行毒株类型、构成比及变迁等具有重要结果。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小时
  • 分钟
重要时间

会议日期

2017年9月25-28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7年09月15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17年09月25日